福海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德化创建全域旅游再动员会议上讲话创建全 [复制链接]

1#
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年6月20日

同志们:

参加今天的会议,既是梁玉华书记邀请,也算我主动要求参加的。之所以我主动要求参加有两个原因:一是德化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启动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区验收之后,我省第一个县召开推进会;二是德化的创建成绩很好,专家组评分,德化第二,之所以没有上报,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我参加今天的会,就是当着大家面,来充分肯定德化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德化验收的材料组织的也很好,专家组还以为是购买服务由专业团队做的,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干部做的,这说明,我们的干部水平很高。总的说,德化之所以创建取得这样的成效,是德化干部群众用汗水和智慧干出来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一是领导重视、组织有力。德化县委、县*府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发展,把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作为“一把手”工程,书记亲自挂帅,县长认真落实,将全域旅游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谋划,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推进。二是创新机制、形成合力。全面提格县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县委书记任主任、县长任第一副主任,以县旅发办做为全域旅游创建办,实现了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协调和整体推进;坚持把全域旅游工作纳入*府年度绩效考核范畴,积极构建“1+3+N”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模式。三是*府示范、社会资本跟进。全县上下“一条心”齐抓共推,“一张图”接力耕耘,“一盘棋”提质增效,*府主导持续投入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带动了社会资本投入54个旅游重点项目,总投资.39亿元,计划投资24.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4.84亿元。四是瓷旅融合、景城同建。依托陶瓷这一老祖宗留下的特色产业优势,大力推动“陶瓷+旅游”融合,稳步推动了旅游产品结构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体验复合发展转变,开辟了旅游发展新的空间,这在全省都具有示范指导意义。同时,强化景区与城区的协调发展,修编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把旅游元素融入城市建设,促进景城同建,打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新瓷都。五是旅游富民、全县受益。几年来,德化始终坚守发展旅游目的,持续创新,通过入股核心景区、旅游百企对百村、投资建设休闲农业等多种模式,把全域旅游打造成为富民强村的重要途径之一,实现了乡财、村财增收,拓宽了群众就业,群众在参与管理、建设、经营享受了获得感、幸福感,实现了旅游发展的全社会受益。

下面,我就进一步发展全域旅游谈自己的认识,我的观点是,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必须坚持*管旅游。请大家跟我一起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坚持*管旅游

首先,*管旅游是解决主要矛盾的一个渠道。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进入了全域旅游和大众旅游时代,年国内旅游人数55.39亿人次,增长10.8%,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增长1.2%,出境旅游人数万人次,增长14.7%。在这样的时代,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抓旅游,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大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生产更多更好的旅游产品,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个渠道,在全域旅游创建区,还是个重要渠道。另一方面,旅游行为将深刻影响着旅客和目的地居民的知情意行,从而影响着人们的素质,直接关系着人的现代化进程。而人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旅游素质是人的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抓旅游,满足辖区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无私让游客分享本地旅游资源,提升本地居民的素质,推进本地居民现代化,这是*领导人民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其次,*管旅游是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随着全域旅游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游客进入辖区,在与辖区的人交往,与自然的接触过程中,直接影响着辖区社会的价值观和规范等辖区文化,直接影响着辖区社会和生态环境。作为一级*委,自然要考虑这种影响,要通过各种途径,使得这种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可控的,始终保持辖区社会的良性运转。

第三,*管旅游是协调各方力量的需要。创建全域旅游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国务院〔〕15号文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有利于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发展全域旅游,要着力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景区内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府统筹推进转变,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建立起“*委领导、*府抓总、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参与、市场主体”的推动发展的格局,其中*委领导是关键。最终目的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效益最大化。

第四,*管旅游是深化改革的需要。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碰到的都是来自各方面比较难啃的硬骨头,必然要涉及到一些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必然要涉及到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是中国历史也是人类发展史上涉及面最广、受众最多、程度最深、难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因此,当前的深化改革,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又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在改革开放初期,旅游业作为改革开放的破冰产业,探索引进了外资,引入市场机制让不同的国有企业互相竞争,打破生产力要素固化的坚冰。四十年过去了,旅游业船小好掉头的特征没有变,旅游业轻、小、灵的特色没有变。旅游业内部限制几乎为零,而外部限制和别的行业一样多。因此旅游业所有的改革突破都将是对外部的突破,都是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的重要突破,同时,又是风险最小的,是深化改革的桥头堡。

第五,*管旅游一定意义上是实现“两山理论”的重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认识,是全新的自然价值观、理想人格、美德伦理、公平正义观。我个人理解,从广义上说,这里说的金山银山是价值判断,表达的是,自然与人类是和谐共生的,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要求人类要有尊重自然、关爱生命的意识和情感,保护生态。从狭义上理解,金山银山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从绿水青山中获得的收益,那旅游无疑是最佳途径之一。

二、要突出“把方向、聚力量、树形象”三大工作

国务院15号文,对发展全域旅游列了“推进融合发展,创新产品供给;加强旅游服务,提升满意指数;加强基础配套,提升公共服务;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共建共享;实施系统营销,塑造品牌形象;加强规划工作,实施科学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治理体系;强化*策支持,认真组织实施”等8大类36项工作。这些工作,说是发展全域旅游,其实,涉及一个辖区的除了*建外其他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从另一个角度提出要突出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要把方向。首先,要把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发展全域旅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里的人们指的是游客和旅游产品提供者和服务者两个方面。旅游本质上说是人们花钱买体验。我在抓文明旅游时提出“文明旅游最美记忆共同缔造”,其实,最美记忆不仅是文明旅游内涵也是是旅游价值的核心。因此,无论是抓上述说的8大类36项工作的哪一项,都是在挖掘美好、发现美好、呈现美好,都是为了给游客留下最美记忆,满足游客的心理、精神的需求,包括吃都是如此。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游客的吃就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解决饥饿,而是追求色香味的精神需要。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满足了辖区的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其次,要充分理解*中央成立文化和旅游部的深谋远虑,防止出现为旅游而旅游。*中央给新组建的文化和旅游行*部门四个任务:彰显和增强文化自信,统筹文旅资源开发,提高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这是*中央寄予的厚望,也是我们抓旅游必须牢牢把握的。在具体工作中要激情拥抱时尚,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建好用好旅游这一载体,讲美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智慧,讲活中国精神,荡漾中国自信,推动文化和旅游真融合、深融合,让“诗和远方”相互辉映。最后要特别提醒的是,发展全域旅游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保持经济文化社会积极健康发展。

二要凝聚发展全域旅游的力量。就广义上说,人们要达成一个目的,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机制凝聚力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府作用。*管旅游也不例外,就是建立机制,凝聚起抓旅游的力量,才会实现全域旅游的目的。就当前条件下,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抓旅游评价。把旅游评价提升到和环境评价一样的高度,对辖区内的所有机构、组织个人的行为进行旅游评价,对所有规划、愿景进行旅游评价。这样,才能实现物物是旅游产品,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才能实现辖区内所有行为都是在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第二抓“+旅游”。15号文件提出旅游与16个系统的融合发展。在具体执行中要倒过来,让16个系统甚至是所有的**部门工作来“+旅游”。这样一个角度来执行,就凝聚起所有**部门抓旅游的力量。这样执行的结果是,每个部门在实现了各自目标任务时,也创造了旅游产品或者提供旅游服务或者提供了旅游形象或者保障了旅游发展,一举多得。旅游行*部门要抓具体,打通最后一公里,将标准植入各部门创造的产品中,使其成为旅游产品和服务;要抓宣传推介,吸引游客。第三抓牵动全民的活动。英格尔斯在《走向现代化》中指出,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它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借用这个结论,发展全域旅游首先是辖区人必须先成为全域旅游的人,人人都成为推动全域旅游的人。当然,要达成这一目标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工厂、机构、媒体等等。实践证明,一项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活动是改变人们生活方式重要途径,如剪辫子、放裹脚运动,如垃圾不落地运动,都是很好的例证。因此,我以为,在现在条件下,推进全域旅游应该开展一项牵动全民日常生活的活动。

三要构建和推广区域IP。微观社会学研究表明,人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我们抓旅游不能不遵循这个规律。特别是在当今时代,信息日益多样、人们接受和发布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信息表达的技术日新月异,5G以其高速度、泛在性、低功耗、低延时、万物互联、重构安全的特征,将颠覆社会治理。届时人人都是电视台,物物都是传播工具。因此,给潜在的游客有个美好的第一印象,显得非常重要,同时,又是一个困难的工作。其实构建IP就是向人们传递信息。信息这个词,我们经常用,可以说经常太随意的用,而要给一个全域旅游定信息就必须了解信息的特性。所谓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是创建一切宇宙万物的最基本万能单位,也就是一个事物的唯一表达。这里的核心是唯一性。因此,要给一个全域旅游区域定个IP,就必须注意这个唯一性,就要认真研究这个地方的自然、历史、习俗、价值观等的风貌,综合方方面面,最后确定一个唯一让人向往的符号。

三、怎么做到*管旅游

坚持*管旅游,是个理念同时又是一个方法。坚持*管旅游不是包办具体事务,而是领导旅游发展,是通过制定*策,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旅游市场主体成长搭建发展平台;是通过构建机制,整合发展全域旅游的行*资源和社会资源。

一要把全域旅游放在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大局中谋划。要牢牢把握发展全域旅游是为实现现代化目标服务的。在明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的远期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期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有的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现代化目标,即*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四个全面战略目标。发展全域旅游也不例外,不能仅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