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文池店海江雄镇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权威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相等五里桥》节目音频

嘉宾:陈金土

陈金土,高级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诗词学会理事,福建省楹联学会理事,泉州楹联学会副会长,泉州曾公亮学术研究会副会长,泉州老园丁诗社副社长,泉州市李贽学术研究会副秘书长,晋江市*协特约文史研究员,晋江市广播电视台广播电台(FM91.4)《相等五里桥》特约嘉宾,年泉州市《开讲啦,古城》讲故事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等;获福建省“中华赞·乡土情”诗词歌赋二等奖、第十八届福建新闻奖报纸副刊复评暨年度福建省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二等奖等省级赛事奖项;获二〇一二年泉州通淮关岳庙全国征联大赛优秀奖(第11名)等;有专著《李贽的故事》《李贽》《李五的慈善之路》《李五年谱》(合著)《吴鲁研究》(合编),执行主编《晋江巾帼风采》,《丝路晋江》副主编,《池店大慈善家明代李五》编委,《安平飞虹》编委等。有诗词收入《泉州千家诗》《泉州当代诗选》《泉州当代词选》等;为初高中共11册语文教材里的篇课文量身定做对联副(年5月2日《晋江经济报》报道,后为晋江电视台、晋江新闻网、闽南网等报道)。

个人荣誉:

近年来编辑的书籍如下:

近年来执行编辑或担任编委的作品如下:

本期话题:

《人文池店海江雄镇》

人文池店,商住两宜

据传,池店村在唐宋时称“麟石”,因其地附近的山上有巨石如麒麟状,故称。另外,《泉州府志·卷之九·水利》记载:“凤池,在郡南关外二十九都和风里,长十余丈,阔三丈,深丈有奇。或云两池相接,其形似凤,或云昔有凤栖于池上。其地为池店乡。”这是关于“凤池”的记载。明宣德(—年)年间,有商民在池边设店经贸来往,于是得名池店。时至今日,“池店”被用作全镇之名称,驻地在今浯潭、唐厝、东山三村交界处。

年1月3日陈金土先生为晋江凤池亭题联

历史沿革

池店在唐代时属晋江县,宋属晋江县永宁乡和风里(二十九都、三十都)、沙塘里(三十一都、三十二都);到清代,分属二十九、三十、三十二、三十四、三十五都等。解放前,大致均属晋江县直辖之永丰乡,后属于四维乡、青阳乡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现池店镇辖区的行*隶属关系变更频繁。年9月9日晋江县人民*府成立时晋江全县分11个区,年改为13个区、2个直属镇,年划分为14个区,—年划分为20个区,池店大体为第五区(驻清雁乡)、第七区(驻涵坂乡);—年分散在紫湖区、涵坂区;—年,始有“池店区”,驻地在池店村;年3月,撤区并乡,则分属石霞乡、磁灶乡、苏厝乡等;年起,全归属于苏厝乡,还辖有今陈埭镇部分村居,驻地在新店村。

年起,开始称为“池店公社”,大致为现在的辖区,驻池店村;—年,除出于破除“封资修”的缘故,改御辇村为东阳村并加1个牧场外,其余不变;年,改为“池店乡”;年改为“晋江市池店镇”,辖24个行*村,人口人,面积29.13平方公里。年,析出部分山地,设“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老百姓都称之为“清濛开发区”,实际清濛村仍属池店镇管辖。

今日池店

晋江市池店镇位于泉州的母亲河晋江的南岸,域内的溜江为晋江靠近入海口的一段,自古即为泉州晋江之要冲,是晋江市的北大门,泉州同城化核心区,跨五座现代化大桥梁连结晋江和泉州中心市区,地理区位举足轻重,得江、海、陆、空之优势。镇域面积24平方公里,辖24个行*村,户籍人口6万多人,外来人口约20万人,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约5万多人。

历史上名人辈出,有唐代泉州首位进士、福建首位榜眼欧阳詹,有福建首位状元陈逖、明代慈善家李五、清代福建最后一个状元吴鲁,还有状元*仁颖、存疑状元徐晦,有现代人民音乐家、《社会主义好》的作曲者李焕之等,有在北平参加了“五四”学生爱国运动的魏峥峨、魏峥程,有归国抗敌的华侨英烈沈尔七、李昭秀及曾心平等一大批在各个历史时期参加革命的仁人志士,有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一代高僧宏船法师,有彩扎名匠卢金钗,有祖籍清濛的菲律宾独立运动著名领导人罗曼·王彬,有一心兴学无私奉献的曾昌泍、林志中、曾英省等爱国华侨,还是宋代“连中三元”的名相王曾的祖籍地,有李五“九落大厝”和纪念馆、吴鲁新旧状元第、庆莲寺、朵莲寺、江上塔(溜石塔)、池店福海堂等著名人文、宗教景观,有御赐桥、吟啸桥等泉州历史名桥,有风格迥异、各自生资的古厝洋楼,如池店李昭璜故居、御辇“四层楼”“*弈佰洋楼”、清濛郑焕彩宅(已移至“五店市”)、“郑烟治洋楼”,有池店印度教石刻、池店石经幢、新店石经幢等,有池店凤池李氏家庙和魏氏家庙、御辇曾氏宗祠、御辇周氏家庙、*氏祠堂、屿崆谢氏祠堂、潘湖*氏家庙等。

池店镇现有企业家,其中外资企业91家;个体工商户家。主要经济指标居晋江前三甲,拥有体育居家、房地产两大支柱产业,和果蔬、水产、物流、家具、建材家居等五大专业市场,拥有安踏、舒华、冠达星、名志、菲莉等知名龙头企业。

年以来,桥南、滨江、梅岭、城北、池店南、南迎宾、紫帽等七大组团片区密集落地池店,征地1.3万亩、拆迁万平方米。建设商住小区47个,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其中安置小区20个,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已全部完成回迁安置。当前改造建设主干道路36条,总长度42.57公里,建成溜石塔、绿洲、江滨湿地、机场连接线、桥南等5大公园。策划建设田园风光项目,打造集现代农业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养生、文化传承、教育实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世界级“城中央”田园,正在进行项目安征迁。

近年来教育投入占镇财收入30%以上。不断推进社会保障提标扩面,新农合、新农保、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实施环卫保洁提升工程,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建设文明安置小区,抓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劳资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建设平安池店,社会平稳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独占风流

一、科举“重镇”

欧阳詹甲第开先:八闽文化先驱者

唐泉州晋江潘湖村人。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历经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官至国子监四门助教,在泉州府文庙西庑的泉州历代名人陈列馆内,塑有38尊泉州历代名人蜡像,欧阳詹蜡像被安放在第一位。

《闽*通考》称:“欧阳詹文起闽荒,为闽学鼻祖。”儒家圣人朱熹撰联称赞欧阳詹:“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清大学士潘湖叟*锡衮撰文:“詹为闽文祖,后贤者皆其属孙;詹为闽文宗,后贤者皆其弟子。”

吴鲁状元《百哀诗》

吴鲁(年-年),字肃堂,号且园,晚号老迟,又号白华庵主,福建晋江二十九都钱头村人,清光绪十四年(年)顺天府乡试中举,十六年庚寅(年)恩科状元,诰封资*大夫,历任陕西典试、安徽学*、代办江南乡试监临、云南主考(庚子、辛丑恩正并科)、云南学*、吉林提学使、学部候补丞参、图书馆总校等,曾经七次执掌教育与考试事务,应该算得上是“七掌文衡”,他是清末教育家、书法家、爱国诗人,福建历史上最后一位科举状元,与开闽甲第进士、晋江池店潘湖村人欧阳詹首尾呼应,实属晋江乃至福建科举史上的佳话。

“吴鲁好大字”与“吴鲁中状元——晟钱头”的闽南俗语歇后语在泉州民间久传不衰;吴鲁记录八国联*侵华的史诗式诗歌集——《百哀诗》,有人认为可异代媲美诗圣杜甫的“诗史”;还有他与著名的“岳飞砚”的夙缘,让人至今传颂。

吴鲁墓在晋江张林乡马鞍山。至今留下“龙角石”的说法。

“晉江張林鄉馬鞍山吳魯與盧夫人墓地,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毀,去年夏我與綬育前往察看,野草沒膝,松樹下可見壙坑二位及周圍十數米草地,原墓庭廣闊範圍,滿佈新墳。晉江涵口鄉廣孝洋吳魯繼配王夫人及吳魯季子經濟特科吳鍾善及安人丁氏墓地,同年毀,夷平。無可尋。”

德业双馨*仁颖,状元陈逖出渎头,徐晦闽省状元头,连中三元说王曾。

清濛古称“青芒”,属旌贤境,尚存有千年古刹——青龙寺(清濛宫旧名旌贤宫),奉祀唐代英烈张巡、许远,号称“双忠”,现在泉州一带还有“双忠”信仰的存在。还有千年古石桥——清濛桥,又名旌贤桥,为纪念宋代三元及第的状元宰相王曾而建;有百年老校——原“清濛小学(金针小学,现已无存)”旧貌;还有显示中西方建筑风格完全结合的近代建筑——八卦楼及许多古朴典雅的古民居古大厝等。

二、帝王余晖

福建很少有正宗的“帝王气”,在“帝王将相”中最缺的就是“帝”,有的话,也只是局部区域的小国之主,顶多就是传说中的唐宣宗,在太子时代来过泉州,还有闽国时代闽王王审知的子侄统领过泉州一带,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帝”,甚至连“王”也算不上。不过,在宋元之交的历史变幻的时空里,晋江倒是迎来了两位正宗的皇帝,只不过是南宋的末代小皇帝赵昰、赵昺,即中国历史上的宋端宗、宋怀宗(宋幼主),这对赵宋王朝的难兄难弟,曾经行经池店区域,留下了御辇村、御赐桥、金城、冷水井的古迹和传说。

北宋榜眼、泉州曾氏的代表人物曾会(北宋名相、*治家、文学家、*事科学家曾公亮之父)的子孙曾宣,因为看护祖坟留居御殿头一带,听说小皇帝南来,也组织乡兵前往救驾,并护送二帝过境,因家有老母尚需奉养,方才折回村庄,遂有“御辇”村名的由来。

御辇狮子山遗存

御辇仙公山公园

现在,除了泉州市区有“日月太保宫”外,御辇还有“太子宫”,有奉祀抗元英雄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的“三忠王祠”(俗称“开先宫”),体现了御辇村民忠心报国、仰慕英雄的情怀和追求。

御辇村保生大帝宫

御辇屈子祠(大人公宫)

御辇太子宫

御辇村三忠王(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祠

此外,御辇村还有建筑恢宏的奉祀神医吴夲的保生大帝宫;更为难的是,还有奉祀爱国诗人屈原的“菜头公宫”;奉祀曾氏开闽始祖曾延世的“祖公宫”。当年的古官道,也从该村穿越而过。

三、交通水利

(一)古代晋江“官道”

池店镇内的“旧舖”“新舖”村落名,原属池店镇的“大桥”“小桥”“道碑厝”,都是当年古官道留下的痕迹。

“御赐桥”文物保护碑

连接泉州市区和晋江池店的顺济桥以及玉英桥、御赐桥、吟啸桥,还有青芒桥、东山桥、柴桥等等,都是衔接池店勾连南北的水陆交通大动脉上的关键节点。

营边桥

晋江南高干渠御辇村段水闸

1、唐代古官道

2、宋代官道

3、二十世纪初的泉安公路

大都有经过现在的池店区域。

在御辇村还曾出土一方“指路碑”:从直而去清濛柴塔,转东而进安海厦门。

御辇村内出土的“指路碑”

(二)现代交通要地

新时期的泉安路、世纪大道、沈海高速、泉三高速等,交通飞速发展,到了几天不出门就会发现又多出了一条新路的程度。

(三)、池店区域内,有很多水利枢纽。古有六里陂、烟浦埭等,属于晋东平原。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有著名的南高干渠,与泉州北渠南北辉映。当年的建筑工人,大都来自晋江本地,大家自发从四面八方而来,且自带工作餐。现在,南高干渠的一段仍流经御辇村一带。

四、革命英风

(一)参加五四运动的池店人

咱泉州晋江地区几乎与全国的革命形势同时起步,有悠久的地下革命传统。在北平求学的泉州籍学生魏峥峨、魏峥程等四人就参加了“五四”学生爱国运动,祖籍晋江池店曾村后迁居泉州市区广平的魏峥峨受了枪伤。魏峥峨还曾经陪同著名学者蔡元培、马叙伦来咱泉州进行演讲。

(二)从海外回来的革命者

1、沈尔七救国捐躯

沈尔七,晋江池店清濛村人,菲律宾华侨总工会青工俱乐部执行委员,“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菲律宾分会主要负责人,“菲华归国抗日义勇队”总领队,“菲华回国随*服务团”团长,成为新四*中第一支华侨抗日队伍的负责人,新四*江南指挥部*治部任副科长,菲华劳联会秘书长,广东惠阳游击队*治指导员兼*支部书记,医院*治指导员等。一九四二年年底,国民*医院,残杀我伤病员和医护人员,沈尔七为掩护伤病员撤离,饮弹牺牲,年仅二十八岁。家属获得中央人民*府颁发的、由毛泽东主席签章的《革命牺牲*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2、曾心平归国抗日

曾心平,原名曾陆尧,曾用名曾俊峰,年出生于御辇村,在泉州中学、上海暨南附中读书,后远赴菲岛。一九三八年,菲律宾华侨各界劳工团体联合会(简称“劳联会”)在前一年组织“菲律宾华侨救国义勇队”的基础上,于当年又发动、组织回国慰问团,全团二十四人都是福建籍归侨,团长王西雄、财*张匡时、保管王爱奎(王汉杰)、宣慰曾俊峰(曾心平)、文书郭汐江(郭建)等,曾心平作为团队的骨干人员,与全团人员一样历尽艰辛,辗转兼程,经香港、越南海防与河内、广西桂林、湘赣宁沪等地,到新四**部慰问后,全部加入新四*。他们有的后来返回菲律宾,成为菲律宾抗日骨干,曾心平则与大部分人那样,扎根国内革命队伍,联系群众,英勇杀敌,身经二百多仗,并很快走上领导岗位。两年后,在新四*处境维艰时,曾心平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以后历任国民革命*新编第四*干事、排长、团参谋、师司令部副科长,抗日**大学五分校教员、队长、指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大学副营长、东北野战*纵队科长、团参谋长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福州贸易公司副经理、经理,福建省粮食公司经理、粮食厅处长,福建省计委、商业厅物价局副局长,福建省供销社主任,福建省水产局局长等,最后代表福建省派任沈家门渔业区负责人。一九五六年,所著《怎样建立国家农村的粮食市场》一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因为战争年代受伤所致,不幸于一九七五年四月逝世于上海。

3、李昭秀克己革命

李昭秀,共青团惠安县委书记,中共惠安特支委员,新加坡华侨各界救国联合总会”(后改名为“新加坡华侨各界抗敌后援会”)秘书长,“新加坡华侨益友俱乐部”副司理,应邀负责由爱国侨领陈嘉庚担任主席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的日常事务,十六岁加入中国共产*,三十一岁时壮烈牺牲。一九三七年,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在新加坡成立,爱国侨领陈嘉庚担任主席,李昭秀应邀负责日常事务。六月,李昭秀和吴淑金举行婚礼,新婚第二天他就继续外出开展抗日筹赈工作,并带头捐出了妻子的金戒指等首饰,还在华人人力车工会任组织部长,参与领导新加坡人力车、电力车工人大罢工。其中,仅参加人力车工人罢工的就有多人,时间持续40多天,他始终站在最前列,曾经在一日之内被捕两次。

三、家庙文化

池店镇内,分布着很多出名的家庙祠堂,如凤池李氏家庙,凤池魏氏家庙,御辇曾氏祠堂,御赐桥周氏家庙、*氏祠堂,屿崆谢氏祠堂,潘湖金墩*氏家庙等。晋江市家风家训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御辇村举行。

御辇周氏宗祠

御辇曾氏家风家训馆

御辇曾氏祠堂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曾宣

曾宣,字炜文,德化令曾穆(宰相曾公亮之祖父、榜眼曾会之父)三子曾介之后。穆殁后,葬晋江三十四都青芒山荷叶摆水穴,公敏奉父曾介之命守祖父陵,遂开宗霞辇。岁月崦嵫,蒙元崛起,赵宋衰微,宋景炎元年(年),端宗昰、卫王昺,自临安仓皇南来,市舶司提举蒲寿庚闭泉州城不纳,更屠尽城中数千赵宋宗子。曾宣时当弱冠,奋于危亟之际,不惧虎狼之兵,于御店头集结童仆近亲,起本处乡兵,戎装护二帝过境,因萱亲在堂,返而奉伺,故终生不食元禄,唯课读子孙而已,逝后私谥“靖节”。危急存亡,更见孤臣劲节,今“御辇”“御赐桥”名称即由此来。

《靖节后山公训词》“孝弟忠信,有生所畀;礼义廉耻,立身之维。自有肢骸百节,……吾得尔曹晚,尤虑九叶中辍,荷茔莫凭,忽忽五十余年矣!今幸各已成立。尔曹幼学诗书,长知世务,吾不使尔曹苟求世誉者,诚不忍遽忘汉氏祖腊而忆陶靖节之念先世,承恩也。敝庐数椽,祖基犹在,薄田数畝,祖业犹存,尔曹勤力其中,足供衣食。夫衣不必文绣,惟其食不必膏粱,惟其適入而弦歌出,而耕鑿常存,生异毋隳,……尔曹其勉之。”

(二)秦氏

李瑄,明代慈善家李五第三子,字文珍,号恪庵,“德器深厚,礼度恭肃。善课子侄,倡道族人,兴文典礼常。贷人以金、谷,贫不能偿者,悉蠲之,寠夫待公以克葬者甚众。有宗人觸禁抵死,公毅然不辞难,为之图议经画,自出金免之。轻财好义,救灾扶伤,事多称是,雅致高论,尊贤敬士。”

李瑄娶秦氏,葬三十四都下辇乡龙兴山之原。秦氏谥“纯懿”,泉州卫武德将*秦杰女,性资聪慧,能通小学、列女传诸书,晓大义,动止以礼自范,即是疲无惰容,凤池李氏后裔尊为“四世妈”。《凤池李氏家谱》记载:“公(李瑄)没,蚤夜思振厥家声,尝训其子若孙曰:‘士农不同业,惟光昭先人,令德是务,处妯娌无闲言’,诸妇侍立悚息,不命之坐不敢坐。子孙稍犯教令,辄正色临之。既而,惴惴远过,则温颜如初。乐义好施,宗戚乡人贫不能葬者,厚为之;歌童艳曲则严绝之。不少贷,永以为式,积而能施,俭而有礼,令之搢绅士子,无不乐道而称贤云。所著家规若干条,某为宗长,某为宗正,某为宗赞宗史。朔望合宗人议礼,公之以劝懲,是以子侄百口率以礼让相先。暮年盖巨室二,一在凤池,一在万石,子孙至今有帡幪者,谁赐也?”

四、教育百年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卢嘉锡为三省小学八十周年题词)

许集美先生为三省小学书写校训

一九二七年,清末举人、泉州书法嘉曾遒题写的《三省学校十周年刊》封面

域内有很多百年老校,如御辇三省小学(旧称“三省学校”,建于年),池店中心小学(旧称“南薰学校”,建于年),溜滨小学(建于年)……以上学校得风气之先,即使创建年代有所模糊,但均为早年的“标兵学校”,或学科成绩,或文体娱乐,都曾屡创佳绩,闻名于泉州、晋江一带,属于早年之难得的教育资源。此外,还有思想先进的教育人物徐元侯,倡办新学,倡演文明戏,抵制反动*府的苛捐杂税;一心拟建“寿良中学”的爱国华侨林寿良;受爱国华侨林志中之托,为家乡教育长年奔忙于国内外,去世前一天还在吃泡面、下工地检查学校建设的古稀华侨曾英省;坚持捐建教育事业,即使事业受挫导致破产,仍坚守教育承诺的华侨林志中等等。

五、宗教荟萃

池店兴济亭,池店印度教石刻,池店石经幢,新店石经幢,以及各类的宫观寺庙,这些建筑以及古代石雕石刻,分别是儒家、佛教、印度教等。池店虽然没有建立基督教堂,但是有一部分的基督信众流散在民间,经常有合法的传教唱诗活动等。

池店石经幢为南宋建,石构,为八棱柱式,通高六点四六米,边长一点四米。底座上置半圆石和圆鼓石,分别浮雕海潮朝阳和双龙戏珠纹饰。各层均浮雕坐佛八尊,相轮刹顶,幢身文字风化严重。幢于被拆除,年华侨捐资在原基址用原构件重建,被公布为晋江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六、古建琳琅

李五的“九落大厝”遗址,吴鲁的新、旧状元第,李昭璜故居,柴塔“九十九间”,郑焕彩宅(已移至“五店市”)、“郑烟治洋楼”,御辇“四层楼”当年是泉州南门外的壮大地标,*弈佰洋楼里面都是清末民初泉州人物张棻的墨宝……

御桥*弈佰洋楼

御辇*弈佰洋楼砖雕

御辇三孔大井

当年一出泉州城即可看到的地标建筑——晋江池店御辇“四层楼”

七、古桥增辉

载誉泉州的御赐桥、吟啸桥、营边桥,还有已经消失的青芒桥、东山桥,玉英桥、桥亭桥、柴桥等。

八、慈善绵延

李五,名英,字俊育,号自然,明代慈善家、商业家、航海家,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二十九都凤池乡(今池店村)人,生于洪武十九年(年)二月初三,卒于天顺元年(年)九月初六,排行第五,世以凤池“李五”称之;性纯姿丰,言温气和,善解纷争,世以长者目之。习科举业,中式而不仕,喜南音艺,寄性以遣怀;博浪涉川,用智竭力,研发砂糖,铸凤池品牌,营商有道,成天南巨富。遂高增洛阳古桥几半寻,靡万钱历三载,再接闽粤,俾两岸免风波之苦,四民无性命之虞;又葺六里陂,溉千顷田,立制建章,得五谷之丰茂,实一郡之仓廪,此皆毕生之最大勋业也。至于建福海佛堂,修凤池家庙,创桂岩书院,铺泉安官道,重修吟啸桥、桥亭桥,放粮赈饥,舍糖救世等,善行数省,泽润万户,萧元吉奏李五善迹于朝廷,明英宗赐凤池“乐善好施”之名匾,德业善绩,或见于志乘,或勒于碑碣,或传于闾阎,为古代海丝文化与慈善文化之翘楚,乃福建精神于先代之体现,民谚“富不过李五,善不过李五”,至今闻于寻常巷陌。

凤池李氏在明清两代涌现出以李五为首的慈善家,强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