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头条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深圳样本全国妇 [复制链接]

1#

“三年多的时间,儿童友好型城市从一个概念变成了深圳的全城共识和集体行动。”

国际植物学大会上深圳儿童与外国友人合影

5月27日,星期一早上7:30,深圳宝安区福海街道桥头学校的“步行巴士”准时出发。小学生斌斌(化名)和同学们在家附近的“站点”集合。今天由斌斌当“巴士司机”,一名校警和两名交通协管员于队伍前后护送他们步行至学校。

桥头学校“步行巴士”1号线每天约有20名一至三年级小学生“搭乘”,一天两个“班次”,分别是早上7:30从小区、中午12:00从学校后门出发,途经幸福花园和塘尾24区两个站点,全程约米,步行约10分钟。

沿线店面经营者、城中村屋主、企事业单位人员都会自觉守望孩子们经过,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

“步行巴士”活动源于英国伦敦,福海桥头学校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国内率先进行“步行巴士”实践。

“步行巴士”提倡绿色出行,旨在通过排队上下学来提高儿童出行安全性,让学生在“步行巴士”活动中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结识新朋友,促进交流,同时也解决家长接送问题,缓解校门口交通拥堵。

这是桥头学校被确定为深圳市儿童友好型学校试点后,在儿童安全保障和儿童参与实践方面进行的重要探索,也是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一个缩影。

如今,探寻城市如何对儿童更友好,“深圳样本”正在形成。

一个概念成为全城行动

年6月5日,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联合国第二届人类居住大会首次提出“儿童友好型城市”概念——“不论是大中小城市或社区,在公共事务中都应该给予儿童优先权,将儿童纳入决策体系中”。

目前全世界已有许多城市加入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全球多个城市获得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授予的儿童友好型城市认证,如伦敦、慕尼黑、哥本哈根等,但中国城市尚未进入这个名单。

从年深圳市妇联提出将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纳入深圳的“十三五”规划,到初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创建局面、试点领域的先行带动和儿童参与城市治理平台的搭建,三年时间,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深圳速度”可圈可点。

深圳市妇联主席马宏第一次听到儿童友好型城市这个词语,来源于奥雅设计总经理李方悦的介绍。

“她有国外留学背景,也是一位三个孩子的妈妈,她向我介绍了国外城市中的儿童友好设施和儿童参与制度,这个概念让我眼前一亮,它可以作为把城市儿童工作统筹起来的一个有力抓手。”马宏说。

年12月9日,马宏在市委群团工作座谈会上首次建议将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纳入深圳的“十三五”规划。年1月,深圳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报告中就出现了“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表述。

“深圳是全国第一个将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纳入到顶层设计中的城市。”马宏说。

深圳市委市政府先后9次在文件中提出“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并出台全国首部地方性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纲领文件——《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年)》和《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计划(-年)》,提出“建立安全、公平、符合儿童需求、适应深圳城市未来发展目标、具有全球城市人本特征的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总目标,综合确定了儿童社会保障、儿童参与和儿童友好城市空间三大策略体系。

“三年多的时间,儿童友好型城市从一个概念变成了深圳的全城共识和集体行动。”马宏说,“深圳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是深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