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厦门疍家习俗,你了
TUhjnbcbe - 2024/3/11 21:33:00
白癜风医院排名 http://m.39.net/disease/a_n6joqrf.html

年,在中国,和中国香港上映了一部由郭富城主演的《浮华大亨》。电影主要描速的是由郭富城出演的主人公布华泉由一位出海打鱼的疍家人到商界大亨的华丽蜕变。在剧中,作为疍家人,他从风雨飘摇的渔船上走到岸上,经历了种种苦难。在厦门,曾经也有这么一群人,厦门疍民,在历史的长河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厦门疍民主要既集结于现今厦门市思明区厦港街道一带,他们将一片原先默默无闻的古渡荒滩,开拓发张为闻名中外的优良渔港,为厦门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只小船挂破网,长年累月逐风浪:斤两鱼虾换糠菜,祖孙三代睡一舱”,明末清初,漳州九龙江流域的大批疍民,就是唱此歌谣陆续来到厦门港。

较早期的疍民,由于社会地位低贱与生活环境的恶劣,他们的生活方式极为简谱,追求的仅仅是最起码的生活权利,长期漂泊无定的水处舟居,也没有心情与条件去奢求岁时节令的欢乐或各种礼仪的庆贺活动。直到后期渔港的初步形成后,社会较稳定,生活较为安定,生产逐步发展,慢慢才形成这个群体独特的风格。

当年的渔村,渔民,也像社会上饱受苛捐杂税的人民一样,受到剥削。渔民们一年有三个海季在海上漂。春,夏,冬,秋天因为台风等原因无法出海。即使是这三个季节的辛苦捕鱼,他们都吃不到一顿开眉饭。打来的鱼,经一道受,剥一层皮,鱼税剥,警捐剥,渔行老板剥,渔船主剥,渔具出租人剥,低头恶霸剥,就这样,渔夫们要不死在风浪里,也得死在饥寒里。

漫长的旧社会,渔家疍民“出海只有三分命,上岸到处受欺凌”,他们捕获一条鱼,最后可能得到的只有一个鱼尾巴,因而形成了用“尾”数鱼的习惯,把一条鱼叫做一尾鱼。

疍家男子命名的方式很特别,其中一种就是以出生地为名,渔家疍民四海漂泊,在什么出生就用它为名,台湾,澎湖,金门,香港,东山,汕头,汕尾都是名字。旧时渔家疍户饱受欺凌,疍家女更是命运多舛。在名字上也有体现。一种是生了女孩,怨天尤人,又无可奈何,因此命名叫罔市,罔腰,罔顾,罔留的特别多,闽南方言都是勉强喂养的意思,另一种是生了女孩希望以后生男孩的,就命名为招治,抱治,腰治,(闽南方言治和弟同音),这种情况海陆普遍存在,还有一种是生了女孩,受到男尊女卑的思想压力影响很大,索性就不取名,俗称“查某”(闽南话男叫查埔,女叫查某)。后来登记户口,这些无名氏只能以“查某”当作名字了。

厦港渔家疍民日常行为中,有许多不成为的忌讳早已约定俗成。先前在船上吃饭,几个人围在一桌蹲着吃,没人敢坐着吃,这是一怕“坐吃山空”,二怕“坐风”,(刮大风渔船停港),不利出航影响生产,由于养成了蹲吃的习惯,每逢庙会,福海圆山两座公庙的小吃摊上,围坐着在桌子上吃的多是陆上人家,而蹲在长排矮凳上的一看就知道是渔家疍民。

.

吃饭也有讲究,盛饭菜不能装得太满,怕渔船摇晃时溢出。

吃鱼不能乱翻,小鱼整条用筷子夹到自己的碗里吃,大鱼吃完上面的肉,要先把露出的鱼骨夹掉,再吃下面的头,这是顾虑有翻船之虞。

饭后不能将碗放倒,有的还习惯把手中的筷子在碗上绕几绕,再放下筷子,表示渔船绕过暗礁险滩,可以安稳停靠了。

船上每逢有新学徒,新活自己下海捕鱼,老一辈总要言传身教,让他们爱惜自己的饭碗,告诫他们吃饭的时候不要随意跑动开玩笑,以免把饭碗掉进海里。万一有人不慎掉了饭碗,就会收到全体船员的责备,轻则在港口罚他下水捞饭碗,重者降分红甚至开除船籍。

渔家疍民还有一种见义勇为的海上传统美德,就是在海上发现漂流的尸体,或是在渔网里,大鱼腹看到人体的残骸,都不能视而不见,必须作为一种无声的命令,想方设法带回渔港妥善处理,厦港的“田头妈”,曾厝垵的“圣妈宫”,就是处理这种事情的小宫庙。

在具体的操作中,海上发现尸体尸骸后,首先要取干净的布遮盖船头和龙母,并在桅杆上悬挂一件棕衣作为标记,提醒其他渔船注意,其次,在包裹尸体尸骸时,不准说说“臭”与“烂”等字眼,更严禁吐唾沫口水。

再次渔船返港后不得直接停泊或进入避风邬,必须在港湾偏僻角落搭起帐篷,马上举行祭祀仪式。然后报告主管单位及相关部门,会同分贝处理。

由于祖上承袭着“救死不救生”的陋俗,厦港渔家疍户在海上发现落海者,如果是本港的人一律援救,如果是陌生人,尸体按上述常规处理,尚在海上沉浮挣扎者,以前不敢去救,忌讳会受到“海*掠交替”,造成自己陷入险境,后来虽然有改进,但根深蒂固的思想障碍仍未完全消除,个别渔船偶尔还会发生逃离现场之事,受到人们的谴责。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厦门疍家习俗。你了解了吗?

节选自《厦门疍家习俗》

图片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厦门疍家习俗,你了